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战国策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由战国策创作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先秦-战国策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文王面前争论攻打蜀国和韩国的事。
    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
    司马错认为秦国应该先去进攻蜀国,但张仪说:“
    不如伐韩。”
    不如先去进攻韩国。”
    王曰:“
    秦惠文王说:“
    请闻其说。”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对曰:“
      张仪回答说:“
    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我们先跟楚、魏两国结盟,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辕和缑氏山的通口,挡住屯留的孤道,这样魏国和南阳就断绝了交通,楚军逼进南郑,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阳,这样我们便兵临东西周的城外,惩罚二周的罪过,并且可以进入楚、魏两国。
    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周王知道自己的危急,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
    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我们据有传国之宝,再按照地图户籍,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又有谁不敢听我们命令呢,这才是霸王之业。
    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至于蜀国,那是一个在西方边远之地,野蛮人当酋长的国家,我们即使劳民伤财发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业;
    臣闻:
    臣常听人说: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争名的人要在朝廷,争利的人要在市场。’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现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
      司马错曰:“
      司马错说:“
    不然。
    事情不是张仪所说的那样。
    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要想使国家富强,必须先扩张国家的领土;
    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要想使兵力强大,必须先使人民生活富足;
    欲王者,务博其德。
    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政。
    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以后,那么称王天下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
    如今大王疆域狭小并且百姓生活贫困,因此臣但愿大王先从容易的方面着手。
    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
    蜀国是一个西方的偏僻小国,而且是戎、狄国家的首领,并且像夏桀、商纣在位时候一样混乱。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如果用秦国的兵力去进攻蜀国,就好像使狼群去驱逐羊群一样简单。
    取其地,足以广国也;
    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扩大版图。
    得其财,足以富民;
    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富足百姓;
    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即使用兵也不伤害老百姓,并且又让蜀国自动屈服。
    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
    所以秦虽然灭掉了蜀国,诸侯也不会认为是暴虐;
    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
    即使秦抢去蜀国的一切财富,诸侯也不会认为秦贪婪。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可是我们只要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甚至还可以得到除暴安良的美名。
    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今天如果我们去攻打韩国,又劫持天子,得到的是恶名,而且也未必就能获得利益,反而落个不义的名声,干天下人不愿做的事情,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
    臣请谒其故:
    我请求讲述其中的缘故:
    周,天下之宗室也;
    周天子是天下各国的共主。
    齐,韩、周之与国也。
    同时齐与韩是周的友邦。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周自知将要失去九鼎,韩自己也清楚要失去三川,这样两国必定联合起来,共同联络齐、赵去解楚、魏的围困。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两国会自动地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这些都是大王所不能制止的。
    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这也就是臣所说的危险所在,所以说,攻打韩国不如先进攻蜀来得完满。”
    惠王曰:“
    秦惠王说:“
    善!
    很好。
    寡人听子。”
    我就采纳你的意见。”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
      于是秦国就出兵攻打蜀,经过十个月的征讨,终于占领了蜀地。
    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把蜀主的名号改为侯,并且派秦臣陈庄去作蜀的相国。
    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蜀地既已划归秦国的版图,秦国就越发强盛富足,而且更加轻视天下诸侯。
      
      。

战国策相关作品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战国策(先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