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状不必童》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列子

《状不必童》由列子创作

原文:

状不必童

先秦-列子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羆、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尧使夔典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以声致禽兽者也。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人?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解六畜之语者,盖偏知之所得。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状不必童,而智童;
      形貌不必相同而智慧相同,智慧不一定相同而形貌相同。
    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选取相同的智慧,而不选取相同的形貌。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
    一般人选取相同的形貌而不选取相同的智慧。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形貌与自己相同的,便亲近而喜爱它;
    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形貌与自己不同的,便疏远而害怕它。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有七尺长的身躯,手与脚不一样,头上长头发,口中生牙齿,能站立并快步行走的,叫做人。
    而人未必无兽心。
    而人未必没有禽兽之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即使有禽兽之心,也以人的形状而得到他人的亲近。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
    身上长翅,头上生角,龇着牙齿,张着脚爪,抬着头飞,低着头跑,叫做禽兽。
    而禽兽未必无人心。
    而禽兽未必没有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即使有人心,也以禽兽的形状而被人疏远。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扈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或者是蛇身人面,或者是牛头虎鼻。
    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他们有不是人的形状,而有大圣人的道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夏桀王、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他们的形貌都和人一样,但却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而人们却坚持以他们有和人一样的形貌而希望他们有很高的智慧,这是办不到的。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羆、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
    黄帝在阪泉的郊野与炎帝作战时,曾统帅熊、罴、狼、豹、驱、虎为前驱,鵰、鹖、鹰、鸢为旗帜,这是用力量役使禽兽的例子。
    尧使夔典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尧使用夔主管音乐,敲击着磬钟,各种野兽跟着跳舞;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萧韶乐曲成了套,凤凰也来朝拜,这是用乐声吸引禽兽的例子。
    此以声致禽兽者也。
    那么禽兽之心,与人有什么不同呢?
    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人?
    形状声音与人不同,一般人便不知道与它们交往的方法。
    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
    圣人没有什么不知道,没有什么不通晓,所以能吸引并能役使它们。
    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禽兽的智慧有生来就与人相同的,它们都想保养身体,智慧也不比人低。
    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
    雌雄互相匹配,母子互相亲爱;
    牝牡相偶,母子相亲;
    避开平地,依托险峻;
    避平依险,违寒就温;
    逃离寒冷,寻求温暖;
    居则有群,行则有列;
    居住时结伙成群,出行时依次成列;
    小者居内,壮者居外;
    幼生的住在里面,强壮的住在外面;
    饮则相携,食则鸣群。
    喝水时互相提携,吃食时一起叫鸣。
    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
    上古的时候,它们同人类在一起居住,和人类一同出行。
    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
    到了有帝王的时候,才开始被惊吓而散乱了。
    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
    等到衰败的乱世,它们更是隐藏逃窜,以避免祸患。
    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解六畜之语者,盖偏知之所得。
    现在东方有个介氏之国,这个国家的人常常懂六畜的语言,大概是有异常智慧的缘故。
    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
    上古的神圣之人,对万物的性质形态全都明白,对异类的语言声音全都了解。
    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
    把它们会合聚集起来,对它们进行训练教授,和对待人民一样。
    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
    所以先会合鬼神妖怪,然后通达八方人民,最后聚集禽兽昆虫。
    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
    说凡是有血有气的动物,它们的头脑智慧相差得并不太远。
    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神圣之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教授训练所有的动物没有什么遗漏。

列子相关作品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
    打印版文档下载
    列子(先秦)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

    状不必童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