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范雎说秦王》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由战国策创作

题记:

据《史记》记载,范雎随秦使王稽由魏人秦后,并没有引起昭王的特别重视,昭王并没有立即召见他。为了能使自己的治国才能得以早日施展,范雎不得已给昭王写了封上书,向昭王自荐,并希望他能召见自己,以便进一步陈述自己的治国谋略。昭王读信后大悦,并立即下令召见范雎,这篇文章便是秦王召见范雎时两人的谈话。  

原文:

范雎说秦王

先秦-战国策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秦王对范睢说:“
    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我很久以来,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正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国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
    躬窃闵然不敏。”
    我深深感到自己愚蠢糊涂。”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于是秦王以正式的宾主礼仪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谦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这一天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
    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
    范雎曰:“
    范雎说:“
    唯唯。”
    对,对。”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
    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
    唯唯。”
    对,对。”
    若是者三。
    像这样有三次了。
      秦王跽曰:“
      秦王长跪着说:“
    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谢曰:“
      范雎表示歉意说:“
    非敢然也。
    不是臣子敢这样啊。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
    若是者,交疏也。
    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处在人家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成为臣子的耻辱。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死,是人无法逃避的。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
    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庐成为霸主。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
    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大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
    此臣之所恐耳!
    这才是臣子所怕的!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臣子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跽曰:“
      秦王直跪着说:“
    先生是何言也!
    先生这是什么话!
    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秦国远离中原,僻处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事不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注释:

    〔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字叔。游说秦昭王得到信用,后任为国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西南),称应侯。
    〔秦王〕秦昭襄王嬴则,前三〇六年至前二五一年在位,秦武王的异母弟,由养母芈八子伙同她的异父弟魏冉拥立为王。封芈八子为宣太后,魏冉为穰侯,封宣太后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前二六六年废宣太后,命魏冉,芈戎回到各自封地。
    〔屏〕使退出。
    〔左右〕指秦王身边的人。
    〔跪〕使双膝着地。下文的“跽”,长跪,双膝着地,挺身直腰。
    〔吕尚〕原是姜姓部落的后代,字子牙。封于吕,又称吕尚。传说他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和他一见如故,立为太师。太师为军队的统帅。后佐武王灭纣,封于齐,为齐国始祖。
    〔文王〕即周文王,周武王之父。商纣时为西伯,被囚于羑里,释放后蓄积力量,为建立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已〕已而,片刻之间。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漆身〕用漆涂身。
    〔厉〕通“癞”。这里指人体因中漆毒而生肿癞。
    〔被〕通“披”,散。
    〔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王〕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帝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与武王。
    〔五霸〕有不同说法,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乌获〕秦武王的力士。
    〔奔育〕即孟奔(也作“贲”)和夏育,都是卫国的勇士。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名员。其父兄被楚平王杀死,他潜逃至吴,佐吴王阖闾伐楚复仇。
    〔橐〕口袋。这里是动词。
    〔昭关〕在今安徽仓山县西北。
    〔菱夫〕当是陵水,也称溧水,在今江苏溧阳一带。“菱”是“陵”的借字。“夫”是“水”字之误。
    〔蒲伏〕同“匍匐”,爬行。
    〔吴市〕约指今江苏溧阳一带。
    〔阖闾〕春秋时吴国国君,任用伍子胥攻破楚国后,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
    〔箕子〕名胥余,商纣王的叔父,官为太师,封于箕(在今山西太谷东)。纣王拒谏,他便披发佯狂为奴。
    〔接舆〕春秋时楚国隐者。姓陆,名通。
    〔蹶〕跌倒。这里是死亡的意思。
    〔太后〕宣太后芈八子。
    〔保傅〕这里指左右近臣。
    〔宗庙〕祭祀祖先的宫室。国君的宗庙的存废,表示其统治权的延续或灭亡。
    〔慁〕打扰。
    〔幸〕宠幸。

战国策相关作品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战国策(先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范雎说秦王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