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鲁隐公十一年秋天七月,鲁隐公联合齐侯和郑伯一起讨伐许国。
庚辰,傅于许。
初一这一天,三国的军队已经逼近许国的城下。
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颍考叔举着郑国的蝥弧旗,第一个登上了城墙,子都(郑国的大夫,公孙阏)从下面射箭攻击他,颍考叔从城墙上跌落下来,不幸身亡。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
瑕叔盈随后又举起蝥弧旗爬上了城墙,挥舞旗帜并大声呼喊:“
君登矣!”
我们的国君已经登城了!”
郑师毕登。
于是郑国的军队全部顺利登上了城墙。
壬午,遂入许。
初三这一天,联军成功攻入许国。
许庄公奔卫。
许庄公被迫逃亡到卫国。
齐侯以许让公。
齐侯打算把许国让给鲁隐公。
公曰:“
鲁隐公却说:“
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
您认为许国没有按时交纳贡物,并且不履行诸侯应尽的职责,所以才跟随您讨伐它。
许既伏其罪矣。
现在许国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虽然您有命令,但我实在不敢参与这样的事情。”
乃与郑人。
于是,许国被交给了郑庄公。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
郑庄公让许国的大夫百里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东部的边邑,并对他说:“
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
上天降祸给许国,连鬼神也不满意许君的行为,所以借助我的手来惩罚他,我自己这边还有几个同姓的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还敢把打败许国当成自己的功劳呢?
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我有个弟弟(共叔段),我们之间也无法和睦相处,导致他四处流浪,在各地奔波寄食,我又怎么能长久占有许国呢?
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
你负责辅佐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会派公孙获来协助你。
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
如果我能善终并长眠于地下,希望上天施恩,懊悔之前对许国的降祸,也许将来许公还能回来掌管他的国家,到那时,如果我们郑国请求帮助,也希望你们能像老亲家一样,屈尊答应我们。
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千万不要助长其他部族的势力,让他们逼近或定居在这里,与我们郑国争夺这片土地。
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
否则,我的子孙连挽救郑国危亡的时间都没有,又怎能顾得上祭祀许国的山川呢?
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我让你住在这里,不仅是为了许国的未来,也是为了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
接着,郑庄公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的边境,并对他说:“
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
凡是你的器物和钱财,不要留在许国。
我死,乃亟去之!
等我去世后,你必须立刻离开这里!
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我们的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立都邑的,但如今周王室的地位和权力一天天衰微,周朝的子孙也逐渐失去了祖先留下的功业。
夫许,大岳之胤也。
许国是太岳的后代。
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既然上天已经厌弃了周朝的气运,而我们作为周的子孙,又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
君子评论道,“郑庄公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得非常符合礼制。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礼制,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为后世子孙谋福利的。
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面对许国不守法度的行为,郑庄公果断讨伐,当对方认错时,则宽恕了他们,他根据自己的德行来处理问题,衡量自己的实力来行事,看清形势后再采取行动,不连累后人,这可以说是真正懂得礼制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