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由韩愈创作

原文: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唐代-韩愈

  右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陛下恩逾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所征至少,所放至多;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途,毙踣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臣愚以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又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忧恤。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征未得者,并且停征,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
  臣至陋至愚,无所知识,受恩思效,有见辄言,无任恳款惭惧之至。谨录奏闻,谨奏。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右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
      右题,臣俯首,今年以来,京师周边各县,夏天碰到了大旱灾,秋天又遇到了早霜冻,地里的收成,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陛下恩逾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
    陛下您的恩德超过对孩子慈爱的母亲,仁慈之心就连春天的阳光都赶不上,赋税和田租,按照以前的惯例统统免除掉了。
    所征至少,所放至多;
    虽然陛下您征收的田租少了,但普通官员施加给百姓的压力却更多。
    上恩虽宏,下困犹甚。
    虽然陛下您慈爱宽宏,普通百姓却更加困苦。
    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途,毙踣沟壑。
    甚至听到有人扔掉孩子赶走妻子,就为了能吃上一口饭,拆掉房子砍伐树木,来凑够纳税的钱,大街上满处都是饥饿寒冷的人,许多人饿死在了路边的沟里。
    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
    有钱人家有能力都已经纳了税,而穷苦人只能受到逼迫压榨。
    臣愚以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
    我愚蠢地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大臣们没有上奏,所以陛下您有所不知。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
      我私下认为皇上您爱惜自己的百姓,就像爱护婴儿一样。
    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
    就连有人犯法应该被处死,您还饶恕了他,更何况这些无辜的百姓,您如果知道了他们的处境怎么可能不去救助他们呢?
    又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忧恤。
    再说京城是国家的心脏,一个国家根本所在,这里的老百姓应该受到更多的照顾。
    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
    如今瑞雪连续降下,明年一定是丰年,如果急于逼迫百姓强征赋税不但不能多收税,还会伤害到百姓的积极性,而缓征赋税就会给百姓留下余地因而能维持国家的长远利益。
    伏乞特敕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征未得者,并且停征,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
    我万分恳请陛下您能颁下告示给京兆府,今年应征钱粮赋税而没有征收的,前去征收但还没有缴纳的,今年全部停止征收,等到明年蚕丝、麦子收获以后,老百姓收获完毕还有节余的时候再征收。
      臣至陋至愚,无所知识,受恩思效,有见辄言,无任恳款惭惧之至。
      我这个人愚昧浅薄,没什么眼光见识,因为感受皇恩浩大,想要报答陛下,有了点想法就赶紧说了出来,言辞恳切甚至恐惧到了极点。
    谨录奏闻,谨奏。
    微臣这里恭谨地写下奏状呈递给皇上您,谨奏。

韩愈相关作品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韩愈(唐代)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