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踏歌词四首》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刘禹锡

《踏歌词四首》由刘禹锡创作

题记:

据“襄王故宫地”诗意,这组歌词大约作于刘禹锡夔州任上。长庆二年(822年)至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卞孝萱《刘禹锡年谱》系此四首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原文:

踏歌词四首

唐代-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桃柳下道路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唱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日暮江边听唱竹枝,南人欢乐北人伤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自从冬天唱起新曲,直唱到春天花落时。

    注释:

    ⑴踏歌词,一作“踏歌行”。踏歌: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踏地为节拍。

    ⑵连袂(mèi):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⑶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古乐府《常林欢》解题云:“江南人谓情人为欢。”《乐府》作“看”,注:“一作欢。”丛刊本作“观”。

    ⑷映:《乐府》作“影”。鹧鸪(zhègū):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⑸桃蹊柳陌:栽植桃树柳树之路。蹊、陌,都是路的意思。

    ⑹襄王故宫:本在今河南信阳西北,隋唐时故城久已荒废。这里当是用宋玉《神女赋》之意,以夔州一带泛称楚襄王所历之故地。

    ⑺细腰:指苗条细腰的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⑻递相:轮流更换。《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

    ⑼鬟(huán):环形发髻。

    ⑽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

    ⑾江头:蒋本作“江南”。

    ⑿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刘禹锡相关作品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

    踏歌词四首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