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题张氏隐居二首》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杜甫

《题张氏隐居二首》由杜甫创作

题记:

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时杜甫游于齐赵。第一首七律大概作于初识张氏时,第二首五律大概作于与张氏熟识后。

原文:

题张氏隐居二首

唐代-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注释:

    张氏隐居:指张氏隐居之处。张氏:可能指张玠。杜甫晚年有《别张十三建封》。张建封,兖州(今属山东)人。张玠为其父。

    春山:指春日山中。庾信诗:“春山百鸟啼。”无伴:语出刘琨诗:“独生无伴。”相求:互相寻求。《易》:“同气相求。”

    伐木丁丁(zhēngzhēng):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小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注:“丁丁,伐木声。”山更幽:语出王籍诗:“鸟鸣山更幽。”

    涧道:山涧通道。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

    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阴铿诗:“翠柳将斜日。”林丘:指隐居的地方。谢惠连诗:“落雪洒林丘。”

    远害:避免祸害。《晏子春秋》:“可谓能远害矣。”麋(mí)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史记·李斯传》:“麋鹿游于朝。”

    乘兴:兴会所至。《世说》:王徽之曰:“我本乘兴而行。”杳(yǎo)然:渺远貌。迷出处:一作“迷去处”。沈佺期诗:“此中迷出处。”卢照邻诗:“桃源迷处所。”

    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之子:这个人。指张氏。

    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杜审言诗:“圣情留晚兴。”

    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仇兆鳌按:前章云“林丘”,本章云“山路”,则知不在济水傍矣。以霁对春,正切时景。鳣(zhān)发(bō)发:发发:盛貌。

    呦呦:象声词。鹿鸣声。《诗经》:“呦呦鹿鸣”。苏武诗:“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此亦有杜甫自诩之意。

    张梨:典出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可知张公梨乃时名产也;此处借指张氏所产的梨。谢灵运诗:“得性非外求。”

    前村:语本沈炯诗:“火炬前村发。”山路:语本杨炯诗:“山路绕羊肠”。

杜甫相关作品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题张氏隐居二首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