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六事廉为本赋》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苏轼

《六事廉为本赋》由苏轼创作

原文:

六事廉为本赋

北宋-苏轼

  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官继条分,虽等差而立制;吏功旌别,皆清慎以居先。器尔众才,由吾先圣。人各有能,我官其任。人各有德,我目其行。是故分为六事,悉本廉而作程。用启庶官,俾厉节而为政。善者善立事,能者能制宜。或靖恭而不懈,或正直而不随。法则不失,辨别不疑。第其课兮,事区别矣;举其要兮,廉一贯之。蔽吏治之否臧,必旌美效;为民极之介洁,斯作丕基。所谓事者,各一人之攸能;所谓贤者,通众贤之咸暨。拟之网罟,先纲而后目;况之布帛,先经而后纬。于冢宰处八法之末,厥执能分;在西京同大孝之科,于斯为贵。乃知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茍务渎货,都忘属厌。若是则善与能者为汗而为滥,恭且正者为诐而为憸。法焉不能守节,辨焉不能明贤。故圣人恶彼败官,虽百能而莫赎;上兹洁行,在六计以相兼。此盖周公差次之,小宰分掌者。考课则以是黜陟,大比则以为用舍。彼六条四曰洁,晋法有所亏焉;四善二为清,唐制未之得也。曷曰独摽兹道,分贯其馀?始于善而迄辨,皆以廉而为初。念厥德之至贵,故他功之莫如。譬夫五事冠于周家,闻之诗雅;九畴统之皇极,载自箕书。噫,绩效皆烦,清名至美。故先责其立操,然后褒其善理。是以古者之治,必简而明,其术由此。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事有六者,本归一焉。
      为官之人需遵循六大原则,但归根结底只有一条。
    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
    每个人都必须保持廉洁,严守道德,才能保全自身。
    官继条分,虽等差而立制;
    官员的等级虽有高低之分,但都有相应的制度规范:
    吏功旌别,皆清慎以居先。
    评判官员功绩的高低,都以是否清廉谨慎为首要标准。
    器尔众才,由吾先圣。
    器重这些人才,依据的是前代圣人制定的标准。
    人各有能,我官其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干,君王则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别任用。
    人各有德,我目其行。
    每个人的品德也各有不同,君王会时刻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
    是故分为六事,悉本廉而作程。
    因此,虽然分成了六大原则,但都以廉洁作为最高准则。
    用启庶官,俾厉节而为政。
    任用百官时,都要让他们砥砺名节,然后处理政事。
    善者善立事,能者能制宜。
    善良的人凭借善良处理政事,能力强的人凭借能力处理政事。
    或靖恭而不懈,或正直而不随。
    有的官员严格遵守条法,兢兢业业,有的官员立身正直,不随心所欲。
    法则不失,辨别不疑。
    考核他们的条文不会偏移,是非对错都能清晰分辨。
    第其课兮,事区别矣;
    评价他们的业绩并划分等次,业绩的高低自然会有区别。
    举其要兮,廉一贯之。
    然而,纵观主要功绩,是否廉洁始终贯穿其中。
    蔽吏治之否臧,必旌美效;
    国家会排除对官员政绩评价中的不当议论,奖励他们良好的治理成果;
    为民极之介洁,斯作丕基。
    然而,为官是否谨慎廉洁,却是判断美丑的最根本依据。
    所谓事者,各一人之攸能;
    所谓政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
    所谓贤者,通众贤之咸暨。
    而廉洁,则是所有为官者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拟之网罟,先纲而后目;
    拿捕鱼和捕鸟的网作比方,需要先有总绳才能有网眼;
    况之布帛,先经而后纬。
    拿织布作比方,需要先有经线才能有纬线。
    于冢宰处八法之末,厥执能分;
    在宰相八法中,官绩排在最后,其职责已经分给了少宰。
    在西京同大孝之科,于斯为贵。
    在汉代,清廉与大孝被划归在同一科目(即孝廉科),由此可见廉洁是多么珍贵。
    乃知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可以清楚地知道,官员的事功必然毁于贪腐,道德必然成于廉洁。
    茍务渎货,都忘属厌。
    如果一味追求财货,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若是则善与能者为汗而为滥,恭且正者为诐而为憸。
    这种风气一旦蔓延,那么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也会变得厚颜无耻,谦恭正直的官员也可能沦为逐利之徒。
    法焉不能守节,辨焉不能明贤。
    即使立法,也无法迫使官员恪守名节,即使考核,也无法彰显真正的贤明。
    故圣人恶彼败官,虽百能而莫赎;
    所以圣人憎恶那些贪腐的官员,即便能力再强也绝不宽恕;
    上兹洁行,在六计以相兼。
    崇尚廉洁的品行,要求六条都必须结合廉洁来考察。
    此盖周公差次之,小宰分掌者。
    这是周公时期就定下的规矩,由少宰分管的事务。
    考课则以是黜陟,大比则以为用舍。
    考察官员就依照这个原则决定升迁或贬黜,选拔人才也以此原则决定取用或放弃。
    彼六条四曰洁,晋法有所亏焉;
    晋代举贤的六条中,只有第四条提到廉洁,这样的法令缺陷很大;
    四善二为清,唐制未之得也。
    唐代考课官员的四条中,只有前两条体现出对清廉的要求,这种制度也很不完善。
    曷曰独摽兹道,分贯其馀?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廉洁,并把它贯穿到其他条款中呢?
    始于善而迄辨,皆以廉而为初。
    因为从第一条“善”到第六条“辨”,廉洁是最根本的出发点。
    念厥德之至贵,故他功之莫如。
    明白了廉洁的宝贵,才会知道其他条款中再大的成绩也难以与之相比。
    譬夫五事冠于周家,闻之诗雅;
    比如周代,就是把五事看得极为重要,我们从《诗经》的风、雅中已有明显体会;
    九畴统之皇极,载自箕书。
    将“九畴”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也已记载在《尚书·洪范》篇中了。
    噫,绩效皆烦,清名至美。
    啊,官员们的功绩和治效名目繁多,但只有恪守清廉的人才能获得最美好的名声。
    故先责其立操,然后褒其善理。
    所以为帝王者必须先让官员树立廉洁的操守,再去表彰他们的能力和业绩。
    是以古者之治,必简而明,其术由此。
    上古圣王治理天下,其制度法令简明扼要却极其有效的原因,就在于此。

苏轼相关作品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
      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官继条分,虽等差而立制;吏...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
    打印版文档下载
    苏轼(北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六事廉为本赋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