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题记:
据宋人陈了翁《四明尊尧集》记载,王安石曾问宋神宗:秦孝公能“择术济事”(采用商鞅的建议),皇上比他怎样?可见,王安石曾自比商鞅,希望宋神宗效仿秦孝公支持变法。为此,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纷纷攻击商鞅,其实际矛头是指向王安石。于是,约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写了这首诗来表明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及推行新法的决心。
原文: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1.商鞅(?—前338):本卫国公孙。后入秦辅佐孝公变法,国以富强。因功封于商,号为商君,故又称商鞅。孝公死,商鞅被诬谋反,遭车裂。
2.驱民:驱使、役使百姓。信诚:诚实守信。
3.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百金:泛言其多。秦以一镒(二十两)为一金。《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即将颁布新法,恐人不信,乃先立三丈之木于都市南门,募民有能移置北门者给予重金,以示不欺。卒下令。《汉书·高祖皇帝纪》:“得黄金百镒,不如季布一诺。”
4.今人:指宋朝的大地主顽固派和道学家。非:诋毁,诽谤。
5.令:使得,做到。政:指政策、法令。必:必定。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