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丰乐亭记》的原文打印版、繁体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欧阳修

《丰乐亭记》由欧阳修创作

题记:

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风景宜人。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原文:

丰乐亭记

北宋-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繁体版(已校对):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是疏泉鑿石,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五代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輝、姚鳳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我当上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夏天,才第一次喝到滁州的泉水,感觉特别甘甜。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于是我就向滁州人打听泉水的源头,结果发现就在离滁州城南边一百步远的地方。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
    泉眼上方是丰山,高高地矗立着;
    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下方是深谷,幽深地隐藏着;
    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中间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水势汹涌,向上喷涌而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我上下左右仔细打量了一番,非常喜欢这里的景色。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于是,我让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清理出一块空地,建了一座亭子,就这样,我和滁州的老百姓在这片美景中来来往往,尽情游玩。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滁州在五代时期战乱不断,是个兵家必争之地。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了李景的十五万大军,并在滁州东门外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和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我曾经考察过滁州的山水,查阅过当地的图籍,还登上高山眺望清流关,想找到皇甫晖和姚凤被俘的地方。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然而,当时的人早已不在了,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时间太久了。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自从唐朝衰败后,全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英雄豪杰纷纷起兵争夺天下,到处都是割据的势力,简直数不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直到大宋朝顺应天命,圣人出现,国家才重新统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以前那些依靠险要地势割据的地方,都被消灭了,这一百年来,这里只有山高水清,安静得让人感叹。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如果想问问当年的情况,连经历过那些事的老人也都不在了。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如今,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是商人和游客很少到的地方,老百姓过着平静的生活,靠种田织布为生,安于现状,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谁能想到,这都是因为皇帝的恩德,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享受了一百年的太平日子呢!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我来到这里后,喜欢这个地方的清静,政务也很简单,更欣赏这里风俗的闲适安宁。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在山谷间发现了这处甘泉后,我每天都会和滁州的读书人一起游玩,我们抬头看山,低头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春天采摘芬芳的花朵,夏天在茂密的大树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下雪的时候,这里的景色更加显得清秀美丽,四季的风光各有特色,没有一处不让人喜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那时又正好赶上百姓为丰收感到高兴,他们乐意跟我一起游玩。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记述了这里的美好风俗,让百姓明白,能享受丰收的快乐,是因为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宣扬皇上的恩德,与百姓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遂书以名其亭焉。
    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为这座亭子命名。

    注释:

    〔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
    《舆地纪胜》“淮南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庆历中,太守欧阳修建。”清《一统志》“安徽滁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诸,兼词,之于。
    《与韩忠献王书》“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天之初,偶得一泉于川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有《幽谷泉》诗。
    〔耸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着。耸然,高耸的样子。特,突出。
    〔窈然〕深幽的样子。
    〔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战争。
    〔“昔太祖”五句〕公元九五六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后周大将,与南唐中主李璟的部将皇甫晖姚凤会战于滁州清流山下,南唐部队败于滁州城。随后赵匡胤亲手刺伤皇甫晖,生擒皇甫晖姚凤,夺下滁州城。
    《资治通鉴》后周纪三〕“······太祖皇帝引兵出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欲断桥自守。太祖皇帝跃马兵麾涉水,直抵城下。······一手剑击晖中脑,生擒之,井擒姚凤,遂克滁州。”周,指五代时后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的中主。清流山,在今滁州城西南。
    〔图记〕指地图和文字记载。
    〔清流之关〕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所在”二句〕指到处都割据称王,难以计算。胜,尽。
    〔及〕等到。
    〔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
    〔“向之凭恃险阻”二句〕如先前那些凭借险阻称霸的人,有的被诛杀,有的被征服。向,从前。
    〔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
    〔舟车商贾〕坐船乘车的商人。
    〔畎〕田地。
    〔乐生送死〕使生的快乐,礼葬送死。
    《孟子·离娄》“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涵煦〕滋润教化。
    〔事简〕公务简单。
    〔掇幽芳而荫乔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荫下休息。掇,拾取。荫,荫庇,乘凉。
    〔“风霜”二句〕秋天刮风下霜,冬天结冰下雪,经风霜冰雪后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更加清爽秀丽。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岁物〕收成。
    〔刺史〕官名,宋人习惯上作为知州的别称。欧阳修此时为滁州知州,根据习惯自称为刺史。
    〔名〕起名,命名。

欧阳修相关作品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欧阳修(北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

    丰乐亭记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