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夜游沧浪亭》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沈复

《夜游沧浪亭》由沈复创作

原文:

夜游沧浪亭

清代-沈复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亿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中秋日,余病初愈。
      一直到中秋节,我的病才算痊愈。
    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
    因为芸在我家做了半年的媳妇,还没有去过一次隔壁的沧浪亭,我就先让我的老仆去和看守亭子的人约好,不放其它的人进去,天色将要黑下来的时候,我带着芸和小妹,让一个老仆人在前面带路,走过一一座石桥,进门后往东走,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进去。
    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
    只见这里的山是叠起来的石头形成的,这里的树木葱葱郁郁,这座亭子在山的顶端。
    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
    沿着石阶一级一级的走到亭子的中央,向四周可以看到数里远的地方,只见远处炊烟四起,晚霞灿烂。
    隔岸名“近山林”;
    对岸名叫“近山林”;
    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
    是地方官员游玩集会之地,此时正谊书院还没有修建。
    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
    我们带了一张毯子铺在亭子里,大家席地环坐,看亭子的人不时进来烹茶倒水。
    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不过一会,一轮明月已挂上了树梢,渐渐觉得衣袖底部生风,月亮映照在河心,此情此景,心里的一切杂念顾虑均烟沙云散。
    芸曰:“
    芸说:“
    今日之游乐矣!
    今天的游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
    如果能驾着一叶小舟,往来于亭下,不是更惬意吗!”
    时已上灯,亿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
    这时,天已渐黑,到了点灯的时分,回想起七月十五日夜受到的惊吓,于是大家相互搀扶着走下亭子回家。
    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
    按照吴地的风谷,妇女这天晚上不管大家还是小家都要出来,结队浏览,这叫“走月亮”。
    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这里的沧浪亭幽雅清旷,反倒没有一个人来。

沈复相关作品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
      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
    打印版文档下载
    沈复(清代)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

    夜游沧浪亭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