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
诗人凭诗歌出名,诗歌尤其凭诗人闻名。
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
唐朝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以及李贺、李商隐,以及宋元时期的苏轼、黄庭坚、元好问,当代的吴伟业,都是诗歌和诗人相互映衬而成为一体的。
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诗人除了表现自己品行之外不会写出别的诗,诗歌除了表现诗人自己的精神之外也不会表现其他人,诗歌和诗人给读者的印象是完全一致的。
益阳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
益阳的汤鹏,字海秋,有诗歌三千多篇。
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祚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
删减之后存留二千余篇,评论过的大约几十家,最后嘱托我龚自珍写一篇序言,我也是用一个字来概括:“
完。”
完”。
何以谓之“完”也?
为什么称它为“完”呢?
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
海秋的思想和感情都在他的这些诗中,他所想说的话在诗中,他所不想说而最终不得不说的话也在这些诗中,他不想说的话而最终没说。
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己言。
从他没有说的话中寻求他想说的话,也在这些诗中。
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
最关键的是他不肯摘取他人的话作为自己的思想,随便举出一篇文章,无论见过还是没见过,人们都会说:
此汤益阳之诗。”
这是汤益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