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峡江寺飞泉亭记》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袁枚

《峡江寺飞泉亭记》由袁枚创作

原文: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代-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我近年来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地观看,就好像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它们的根)像一座鼎的三条腿一样分别立着,到了半空中三棵树忽然就长在了一起。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
    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不下山去了,在带玉堂宿歇,(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
    僧告余曰:“
    僧人们告诉我说:“
    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峡江寺俗称飞来寺。”
    余笑曰:“
    我笑着说:“
    寺何能飞?
    寺庙怎么能飞!
    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
    僧曰:“
    僧人们说:“
    无征不信。
    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
    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
    余曰:“
    我说:“
    诺。”
    好吧。”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注释: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东峡山上。峡山,一名观亭山,其隘处名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岸壁耸,江流湍急,鼓怒翻腾。
    〔屡矣〕多次了。屡,多次。
    〔意难决舍〕思想感情上难以丢开。决舍,丢开。决,同诀,分别。
    〔其目悦〕他从视观中得到欣愉。悦,愉快。
    〔其体不适〕他的身体不舒适。适,舒适。
    〔天台之瀑〕天台山的瀑布。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城东北。
    〔雁荡〕山名,即雁荡山。在浙江省东南部。
    〔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增城博罗等县之间。相传罗山自古有之,浮山由海浮来,与罗山并体,故名。
    〔石门〕山名,在浙江青田县西。
    〔奇〕奇观。
    〔暴日中〕暴露身体在日光之下。暴,即“曝”,晒。
    〔踞〕倚靠。
    〔危崖〕高涯。
    〔从容以观〕神情舒缓地进行观赏。从容,舒缓。
    〔倾盖交〕用《史记·邹阳传》引古谚语“倾盖如故”,是说行车相遇,停车而语,车盖接近,因以得交。但这种停车倾盖相谈,终归要各奔前程。
    〔峡山〕一名观亭山中宿峡。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
    〔蹬级〕登山的石级。
    〔蹬〕同“登”。
    〔纡曲〕盘盘曲曲。纡,曲折。
    〔古松张覆,骄阳不炙〕古老松树的枝叶伸张遮蔽。炎热的阳光也烤不着。骄阳,炎热的阳光。炙,烤。
    〔凝结〕交织到一起。原指液体凝成固体。
    〔奇已〕这就奇异了。
    〔已〕语气助词,表一种确定无疑的语气。
    〔箕踞〕一种坐的姿式。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
    〔偃仰〕仰卧。
    〔瀹茗〕烹茶。
    〔瀹〕煮。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用人的闲逸,等待流水的辛劳。逸,安闲怡乐。劳,辛劳。
    〔九天银河〕指瀑布。
    〔语本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仙乎〕大概是个仙人吧。
    〔弈〕下棋。
    〔霞裳〕姓刘,山阴人。袁枚的学生。
    〔对枰〕对坐下棋。枰,博局,这里是比赛棋艺的意思。
    〔参错并奏〕杂乱不齐地一起奏起乐来。参错,杂乱不齐。
    〔曳杖〕拖着拐杖。
    〔曳〕拖,牵引。
    〔诗集尺许〕书本有一尺多长的诗集。
    〔索余序〕求我给作个序。索,求取。序,序言,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天籁人籁〕天籁指自然界的音响;人籁本为古代竹制乐器,后泛指人所发出的声音。
    〔语出《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合同而化〕用《礼记·乐记》成语,意思是汇合融化在一起。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没想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这种程度。娱,乐。
    〔蓊郁〕茂盛浓密。
    〔长江〕指峡江。
    〔泊岸〕停船靠在岸边。
    〔无征不信〕语出《礼记》“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征,同“证”,证明。
    〔已遂述数行〕完了就写了这几行。
    〔-〕〕

袁枚相关作品
      广西李通判者,巨富也。家蓄七姬,珍宝山积。通判年二十七疾卒。有老仆者,素忠...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打印版文档下载
    袁枚(清代)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

    峡江寺飞泉亭记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