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昔有一人,病患委笃。
从前有一个人,病得着实厉害。
良医占之,云须恒食一种雉肉,可得愈病。
良医诊断了一下,说需经常吃一种雉肉便可以治愈这病。
而此病者市得一雉,食之已尽,更不复食。
而这位病人买了一只雉,吃完之后,便不再吃了。
医于后时见便问之:
医生后来见着了他,便问:
汝病愈未?
你的病好了没有?
病者答言:
这位病人答道:
医先教我恒食雉肉,是故今者食一雉已尽,更不敢食。
大夫您先前教我常吃雉肉,而雉肉都是一样的,所以当时吃完一只之后,便不再吃了。
医复语言:
医生又说:
若前雉已尽,何不更食?
若是吃完了一只,为什么不继续吃下去呢?
汝今云何止食一雉,望得愈病?
你现在只吃了一只雉,如何能希望治愈好呢?
一切外道亦复如是,闻佛、菩萨无上良医说言当解心识,外道等执于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犹食一雉,是故不能疗其愚惑烦恼之病。
一切外道也都是这样,听闻佛、菩萨这无上良医说,应当解悟心是有觉有智的主体,识是了别、是心的作用,外道等执着于常见,便以为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是一个心识,相续不断,没有变迁生灭,精神独立于物质而存在,总是同一个物,就好比雉肉都是同样一种雉肉一样,吃了一只,也就等于吃了全部,所以就无法治愈他们的愚惑烦恼的毛病。
大智诸佛教诸外道除其常见,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
具有大智慧的诸佛指导诸外道祛除常见,因为一切事物刹那之间都在生灭变化着,哪有精神能脱离物质而恒常不变的呢?
如彼世医教更食雉而得病愈,佛亦如是,教诸众生,舍得解诸法坏故不常,续故不断,即得剗除常见之病。
如那世俗的医生教病人继续吃雉肉方才可以治愈毛病一样,佛陀也教示众生,使其悟解一切事物时时都在坏灭,所以不常,又时时相续,所以不断,这样就可以剗除常见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