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
从前有个人乘船渡海,将一双银钵釪堕入在水中,就想道:
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
我如今把这儿的水画一下,作好标记,暂且舍之而去,以后再来捞取。
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
船行走了两个月,到了师子国,见了一条河,便下水觅寻原先失落的鉢釪。
诸人问言:
众人问道:
欲何所作?
你想做什么?
答言:
他答道:
我先失釪,今欲觅取。
我先前丢失的鉢釪,现在想寻回来。
问言:
众人问道:
于何处失?
在哪里丢失的?
答言:
他答道:
初入海失。
船初入海的地方丢的。
又复问言:
众人又问道:
失经几时?
丢了多长时间了?
言:
他答道:
失来二月。
两个月了。
问言:
众人问道:
失来二月,云何此觅?
已有两个月了,为何在这儿寻找?
答言:
他答道:
我失釪时,画水作记。
我失落鉢釪时,在水上画了一下,作了记认。
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
原初所画的水,与这儿的水并没什么两样,因此就下去寻找了。
又复问言:
众人又问道:
水则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
水确实没有差别,可是你以前丢失的时候是在那边,如今却在此地寻觅,如何找得到呢?
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当时众人无不大笑起来。
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因,以求解脱,状如愚人,失釪于彼,而于此觅。
这也如外道一样,不修正法之行,在一些似是而非的相似善事中,以错误的知见,如绝食、炙火烧身等令身体受苦,想以此来求得解脱,就好像愚人在那儿丢失了鉢釪,却到这儿来寻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