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花石纲遗石》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张岱

《花石纲遗石》由张岱创作

原文:

花石纲遗石

明末清初-张岱

  越中无佳石。董文简斋中一石,磊块正骨,窋咤数孔,疏爽明易,不作灵谲波诡,朱勔花石纲所遗,陆放翁家物也。文简竖之庭除,石后种剔牙松一株,辟咡负剑,与石意相得。文简轩其北,名“独石轩”,石之轩独之无异也。石篑先生读书其中,勒铭志之。大江以南花石纲遗石,以吴门徐清之家一石为石祖。石高丈五,朱勔移舟中,石盘沉太湖底,觅不得,遂不果行。后归乌程董氏,载至中流,船复覆。董氏破资募善入水者取之。先得其盘,诧异之,又溺水取石,石亦旋起。
  时人比之延津剑焉。后数十年,遂为徐氏有。再传至清之,以三百金竖之。石连底高二丈许,变幻百出,无可名状。大约如吴无奇游黄山,见一怪石,辄瞋目叫曰:“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越中无佳石。
      越中没有好的奇石。
    董文简斋中一石,磊块正骨,窋咤数孔,疏爽明易,不作灵谲波诡,朱勔花石纲所遗,陆放翁家物也。
    董文简的书斋中有一块藏石,品相磊落端正,多个孔穴突出,疏阔爽朗、明畅简易,形状并无奇怪诡异之处,这块石头是朱勔当年主持花石纲时所遗留下来的,原是陆放翁家的遗物。
    文简竖之庭除,石后种剔牙松一株,辟咡负剑,与石意相得。
    董文简把石头竖立在庭院的台阶上,在石头后面种了一棵剔牙松,辟咡负剑,与石头相互映衬,意境相得益彰。
    文简轩其北,名“独石轩”,石之轩独之无异也。
    文简在石头的北面修筑了一座小轩,叫做“独石轩”,意思是石头和小轩都是独一无二的。
    石篑先生读书其中,勒铭志之。
    石箦先生在小轩里读书,雕刻铭文来记述这件事情。
    大江以南花石纲遗石,以吴门徐清之家一石为石祖。
    长江以南的花石纲遗石中,吴门徐清之家里那块石头可称得上是石头的祖宗。
    石高丈五,朱勔移舟中,石盘沉太湖底,觅不得,遂不果行。
    这块石头高一丈五尺,被朱勔移放到船上,承载石头的石盘沉入太湖底,寻觅不得,于是就这样算了。
    后归乌程董氏,载至中流,船复覆。
    后来这块石头到了乌程董氏的手里,用船装载运送,到了太湖中心船又翻了。
    董氏破资募善入水者取之。
    董氏花钱招募会游泳的人潜到湖底找寻。
    先得其盘,诧异之,又溺水取石,石亦旋起。
    却先找到了当年的石盘,人们都十分惊讶,又下到湖底寻找石头,石头也很快被打捞上来。
      时人比之延津剑焉。
      当时的人把石头和石盘比作延津剑。
    后数十年,遂为徐氏有。
    过了几十年后,这块石头和石盘为徐氏所拥有。
    再传至清之,以三百金竖之。
    再后来传到徐清之的手上,他花了三百两银子将它竖立起来。
    石连底高二丈许,变幻百出,无可名状。
    石头连石盘高二丈多,变化百端,难以形容它的样子。
    大约如吴无奇游黄山,见一怪石,辄瞋目叫曰:“
    大概就像吴无奇游览黄山一样,只要看见一块奇石他就瞪大眼睛大声喊叫:“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

张岱相关作品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
      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仿王勃《斗鸡檄》,檄同社。仲叔秦一生日...
      “一尺雪”为芍药异种,余于兖州见之。花瓣纯白,无须萼,无檀心,无星星红紫,...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庚辰八...
      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欧阳永叔曰:“两浙之茶,日铸第...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张岱(明末清初)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

    花石纲遗石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