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依西山之麓而刹者,林相接也。而最壮丽者,为鲍家寺。寺两掖,石楼屹立,青槐百株,交蔽修衢,微类村庄。殿樨果松仅四株,而枝叶婆娑,覆阴无隙地。飘粉吹香,写影石路。堂宇整洁,与碧云等。于弘教寺之下,又得滕公寺,石垣周遭,若一大县。其中飞楼相望,五十馀所。清渠激于户下,杂花灵草,芬馥檐楹。别院宛转,目眩心迷。幽邃清肃,规◇娑而摹未央。噫,炫之之纪伽蓝盛矣!中州固应尔,燕蓟号为沙碛,数百年间,天都物力日盛。王侯貂贵,不惜象马七珍,遂使神工鬼斧,隐轸山谷。予游天下,若金陵之摄山、牛首,钱塘之天竺、净慈,诚为秽土清泰。至于瑰奇修整,无纤毫酸寒之气,西山诸刹,亦为独步。玉环、飞燕,各不可轻。虽都人有担金填壑之讥,然赫赫皇居,令郊间,皆为黄沙茂草,不亦萧条甚欤!王丞相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者也。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兄长袁宗道、袁宏道称“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