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
山阴人徐渭,从小就喜欢古代的文章,长大后更加用功。
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谓:“
后来迷上了道学,便去向长沙的季先生学习王阳明的学说。
道类禅。”
他认为理学和禅学有不少相似之处。
又去叩于禅。
于是又开始研究禅学。
久之,人稍许之。
时间久了,人们渐渐认可了他的学问。
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
然而他的文学和理学都没有达到精通的地步。
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裼似玩,人多病之。
他贫穷、懒散,却又耿直倔强,因此害怕与权贵交往,表面上看起来傲慢无礼,跟大家相处时,有时衣衫不整,又显得玩世不恭,所以很多人都对他不满。
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
但无论是傲慢还是玩世不恭,其实都未能真正反映他的真实性格。
生九岁,已能习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余年。
九岁时,他已经能够熟练地写应试文章,但后来荒废了十多年。
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
等到醒悟过来重新求学时,他又立志追求那些高远而不切实际的学问,试图广泛涉猎贯通各种知识,他把经书、史书、诸子百家统统拿来研读,哪怕是极其琐碎的小问题,也妄图深入钻研透彻。
每一思废寝食,览则图谱满席间。
每次动笔写作就废寝忘食,读书时把各种书籍铺满座位。
故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而己不为动。
如今他已经四十五岁了,在学官名册上登记已有二十六年,成为廪生也有十三年,但八次参加乡试却一次都没考中,人们争相嘲笑他,而他自己却不为所动。
洋洋居穷巷,僦数椽、储瓶粟者十年。
他安然住在简陋的小巷里,租了几间房,存了一点粮食,就这样度过了十年。
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
有一天,少保胡公邀请他进入幕府,替自己撰写文章,他几次前往又几次辞职,放下笔离开。
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
胡公写信再次邀请,他却躺着不起床,人们都认为他既愚蠢又危险,但他自己却泰然处之。
其后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
后来胡公更加谦逊地以礼相待,如同对待平民一样,他这才留在幕府连任两届幕僚,胡公送给他数百两银子,让他住豪宅、吃美食,人们纷纷认为他过得荣耀安稳,而他自己却深感危机四伏。
至是忽自觅死,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
到了这时,他忽然选择自杀,有人说徐渭不过是个文士,而且品行高洁,可以不必死。
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殊不知,古代文士因入幕府而最终难逃一死的例子太多了,至于徐渭选择自尽,比起被人杀死又如何呢?
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
徐渭为人,遇到事情如果不涉及大义,往往狂放不羁,不受儒家礼教约束;
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
但如果触及违背大义的问题,牵涉到人的耻辱或廉洁与否的关键时刻,即便掉脑袋也不会改变立场。
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
因此,他的死,亲人无法阻止,朋友也无法挽救。
尤不善治生,死之日无以葬,独余书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文若干篇而已。
他最不擅长管理生计,去世时甚至连安葬的钱都没有,只留下几千卷书、两个浮磬、一方砚台、一把剑、几幅画,以及若干篇诗文而已。
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
剑和画已经托付给一位同乡出售,并留言催促尽快办理,用作丧葬费用。
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
他写的文稿早些时候被一位朋友拿走了。
渭尝曰:“
徐渭曾说:“
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
我除了读经典之外,还特别喜欢《首楞严经》《庄子》《列子》和黄帝的《素问》等书,自认为对这些书有独到见解。
若黄帝《素问》诸编,傥假以岁月,更用绎,当尽斥诸注者缪戾,摽其旨以示后人。
如果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仔细研读,纠正各家注释中的错误,揭示其中的真意以昭示后人。
而于《素问》一书,尤自信而深奇。”
尤其是对《素问》,我特别自信,觉得理解得非常深刻。
将以此岁婚子妇,遂以母养付之,得尽游名山,起僵仆,逃物外,而今已矣。
原本打算近年为儿子完婚,将奉养母亲的责任交给他,然后遍游名山大川,救助濒临死亡的人,远离世俗事务,可惜这些愿望现在都无法实现了。”
渭有过不肯淹,有不知耻以为知,斯言盖不妄者。
徐渭犯了错从不掩饰,有不知道的东西也耻于假装明白,这话大概是真的。
初字文清,改文长。
徐渭起初取字“文清”,后来改为“文长”。
生正德辛巳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讳鏓庶子也。
他出生于正德辛巳年二月四日,是夔州同知徐鏓的偏房所生。
生百日而公卒,养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
出生百天后父亲去世,由嫡母苗宜人抚养了十四年。
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
苗宜人去世后,他又投靠长兄徐淮生活了六年。
为嘉靖庚子始籍于学,试于乡,蹶。
从嘉靖庚子年开始被列入学宫名册,参加乡试却屡屡失败。
赘于潘,妇翁薄也,地属广阳江。
后来入赘潘家,岳父担任主簿,任职于广东阳江。
随之客岭外者二年。
他在岭南客居了两年,回来后又过了两年。
归又二年,夏,伯兄死;
长兄去世。
冬,讼失其死业。
冬天打了一场官司,赔光了祖产。
又一年冬,潘死。
第二年冬天,妻子潘氏去世。
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学。
第三年秋天,他搬出来另租房子住,开始设私塾教书。
又十年冬,客于幕,凡五年罢。
十年后的冬天,他做了幕僚,共五年结束。
又四年而死,为嘉靖乙丑某月日,男子二:
又过了四年去世,正值嘉靖乙丑年某月某日,他有两个儿子:
潘出,曰枚;
潘氏所生的叫徐枚。
继出,曰杜,才四岁。
继室所生的叫徐杜,才四岁。
其祖系散见先公大人志中,不书。
家族世系见于老辈的墓志,这里就不写了。
葬之所为山阴木栅,其日月不知也,亦不书。
安葬地点是山阴木栅山,具体时间和详情未知,也不写了。
铭曰:
铭辞曰:
杼全婴,疾完亮,可以无死,死伤谅;
晏婴因为崔杼成全了他的气节,庾亮借生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晏婴和庾亮能活下来,因为他们的死会损害诚信。
兢系固,允收邕,可以无生,生何凭?
班固被种兢逮捕而死,蔡邕被王允下狱而死,班固和蔡邕能死去,因为他们活着已无可依靠。
畏溺而投早嗤渭,即髡而刺迟怜融。
害怕淹死而主动投水,这种行为太早了,人们嘲笑徐渭。
孔微服,箕佯狂。
受髡刑后才自杀,这种行为又太晚了,人们怜悯孔融。
三复《烝民》,愧彼既明。
孔子换衣服逃离宋国,箕子装疯保命,我徐渭一次次朗诵《烝民》的诗句,却惭愧自己无法做到明哲保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