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孔子曰:“
孔子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约束百姓,百姓虽然能避免犯罪,但心里却没有羞耻感。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如果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用礼教来规范他们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懂得羞耻,而且会真心归服。”
老氏称:“
老子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真正有德的人,从不标榜自己有德,这才是真正的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而那些德行浅薄的人,总强调自己没有失德,实际上恰恰是没有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法令越是严苛,盗贼反而越多。”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信哉是言也!
这些话都说得对!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它并不是好坏的根本所在。
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当年秦朝时,法网非常严密,可欺诈作假的事情却层出不穷,最严重的时候,上下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国家无法振兴,在那个时候,官吏用法治就像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样无济于事,如果不采取强硬的手段,又怎么能完成任务并感到满意呢?
言道德者,溺其职矣。
在这种情况下,只讲道德的人往往无法胜任工作。
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所以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但我追求的是让案件不再发生!”
“下士闻道大笑之”。
“愚昧无知的人听到谈论道德就会大笑。”
非虚言也。
这话一点也不假。
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汉朝初年,废除了严苛的刑法,改为宽松的刑法,把繁杂的法律条文换成简单朴实的规定,法网宽疏到可以漏掉吞舟的大鱼,但官吏的政绩却非常好,百姓不再有奸邪的行为,生活也平安无事。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由此可见,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靠严酷的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