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当前位置:古文之家 全本注音合集 三十六计拼音版

三十六计拼音版

      【原典】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   解语重数不重理。盖理,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或曰,在...
第一套 胜战计
      【原典】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膑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
    【原典】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
      【原典】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
      【原典】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 ,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   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
第二套 敌战计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
      【原典】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   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今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
      【原典】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   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
      【原典】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   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
第三套 攻战计
      【原典】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
      【原典】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
      【原典】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返。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
      【原典】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
      【原典】   类以诱之,击蒙也。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
      【原典】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
第四套 混战计
      【原典】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   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
      【原典】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敌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
      【原典】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 ,蛊。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
      【原典】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
      【原典】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
      【原典】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
第五套 并战计
      【原典】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按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
      【原典】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按语】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   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原典】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
    【原典】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按语】 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
      【原典】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按语】   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足须握机;第五乃为主。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
第六套 败战计
      【原典】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按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
      【原典】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按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   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汹惧。以张守归圭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圭曰:“徒众我寡,又疮痍之...
      【原典】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按语】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
      【原典】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按语】   间者,使敌人相疑也;反间者,因敌人之疑,而实其疑也;苦肉计者,盖假作自间以间人也。凡遣与己有隙者以诱敌人,约为响应,或约为共力者:皆苦肉计之类也。如:郑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并戮关其思;韩信下齐而骊...
      【原典】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按语】   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
      【原典】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按语】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度金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全文注音打印版文档下载
    三十六计拼音版
      三十六计拼音版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
      目录
      01:总说(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02:第一计·瞒天过海(三十六计)
      03:第二计·围魏救赵(三十六计)
      04:第三计·借刀杀人(三十六计)
      05:第四计·以逸待劳(三十六计)
      06:第五计·趁火打劫(三十六计)
      07:第六计·声东击西(三十六计)
      第二套 敌战计
      08:第七计·无中生有(三十六计)
      09:第八计·暗度陈仓(三十六计)
      10:第九计·隔岸观火(三十六计)
      11:第十计·笑里藏刀(三十六计)
      12:第十一计·李代桃僵(三十六计)
      13:第十二计·顺手牵羊(三十六计)
      第三套 攻战计
      14:第十三计·打草惊蛇(三十六计)
      15:第十四计·借尸还魂(三十六计)
      16:第十五计·调虎离山(三十六计)
      17:第十六计·欲擒故纵(三十六计)
      18: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三十六计)
      19: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20: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三十六计)
      21:第二十计·混水摸鱼(三十六计)
      22: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三十六计)
      23: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三十六计)
      24: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三十六计)
      25: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26: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三十六计)
      27: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三十六计)
      28: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三十六计)
      29: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三十六计)
      30: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三十六计)
      31: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三十六计)
      第六套 败战计
      32: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三十六计)
      33:第三十二计·空城计(三十六计)
      34:第三十三计·反间计(三十六计)
      35: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三十六计)
      36:第三十五计·连环计(三十六计)
      37: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