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馀宠,赖母师之典训。
- 我这个人愚笨,接受能力不强,之所以能得到先夫的宠爱,全靠母亲和师傅的悉心教导。
- 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馀载矣。
- 十四岁嫁入曹家,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 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 一路走来,我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好被婆家嫌弃,让父母蒙羞,给家里家外带来麻烦。
- 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
- 每天早起晚睡,辛勤劳作,从不敢邀功。
- 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
- 我的天性粗心又顽劣,哪懂得什么教育之道,常常担心孩子们不成器,败坏了家族名声。
- 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
- 皇上恩赐丰厚,赏给我许多金银珠宝、华丽服饰,但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
- 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
- 家里的男孩们能自食其力,我已经不再为他们操心。
- 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
- 可是女孩们渐渐长大,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导,不懂得妇道礼仪,这让我很担忧她们将来会失礼于夫家,辱没宗族。
- 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
- 如今我身患疾病,生死难料,每次想到这些女孩,都忍不住发愁。
- 闲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
- 趁着闲暇时,我写了这本《女诫》共七章,希望女孩们每人抄写一遍,但愿对她们有所帮助。
- 去矣,其勖勉之!
- 唉,我可能快离开人世了,你们要努力啊。
- 卑弱第一:
- 卑弱第一。
-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
- 古时候,女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就会被放在床下,给她一个纺锤当玩具,并且将生女的消息斋告宗庙。
- 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
- 让她睡在床下,是为了表明她的地位卑微;
- 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
- 给她纺锤,是告诉她女子应当勤于劳作;
- 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
- 斋告宗庙,则是让她明白要准备酒食助丈夫祭祀。
- 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
- 这三点是女人的基本道理,也是礼法的经典教诲。
-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谦逊忍让,待人恭敬,好事先让给别人,自己退居其次,做了好事不张扬,犯了错不推卸责任。
- 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
- 学会忍辱负重,常怀敬畏之心。
- 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絜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
- 这就是所谓的谦卑待人。
- 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
- 早起晚睡,不辞辛劳,亲自操持家务,无论事情大小都认真对待,有始有终,这些都是勤劳的表现。
- 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 言行端庄,品行端正,以侍奉丈夫,清静自重。
- 夫妇第二:
- 这就是所谓的祭祀之道。
-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却还忧虑好名声传不开,背负别人的误解和屈辱,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
- 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
- 如果这三点都做不到,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好名声呢?
- 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
夫不贤,则无以御妇;
- 夫妇第二。
- 妇不贤,则无以事夫。
- 夫妻之道,蕴含着阴阳相配的道理,贯通天地万物之间,包含了人生的大义和伦常的根本。
- 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
- 这就是为什么《礼记》重视男女关系,《诗经》编著《关雎》的原因。
- 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 由此可见,夫妻关系不可不重视。
- 方斯二事,其用一也。
- 丈夫若没有贤德,就无法驾驭妻子;
- 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
- 妻子若不贤惠,就无法侍奉丈夫。
- 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
- 丈夫驾驭不了妻子,就会失去威严;
- 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
- 妻子侍奉不了丈夫,就会失去道义。
- 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 这两件事的作用是一样的。
- 敬慎第三:
- 礼和义不能只存在于一方。
-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
- 光教育男人而不教育女人,岂不是掩盖了彼此应有的礼数?
- 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
- 《礼记》中说,女子八岁开始读书,十五岁学成,不能仅仅把这些当作标准。
- 故鄙谚有云:“
生男如狼,犹恐其尪;
- 敬慎第三。
- 生女如鼠,犹恐其虎。”
- 阴阳属性不同,阳以刚强为德,阴以柔顺为用。
- 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
- 男女品行也有差异。
- 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
- 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
- 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
- 所以谚语说:“
- 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
- 生男如狼,还怕他懦弱;
- 持久者,知止足也。
- 生女如鼠,还怕她像老虎般凶猛。”
- 宽裕者,尚恭下也。
- 修身的关键不过是一个“敬”字,而避强的关键不过是一个“顺”字。
- 夫妇之好,终身不离。
- 以敬修身,以顺避强,这就是妇人的大礼。
- 房室周旋,遂生媟黩。
- 敬,是一种持久恭敬的态度;
- 媟黩既生,语言过矣。
- 顺,是一种宽和谦恭的心境。
- 语言既过,纵恣必作。
- 持久,意味着知足;
- 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
- 宽和,意味着谦恭。
- 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
- 夫妻之间过于亲密,日久天长容易产生轻慢之心。
- 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
- 一旦有了轻慢,言语就会放肆,甚至产生侮辱丈夫的想法,这是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
- 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
- 事情有曲直,言语有是非,直的不可能不争论,曲的不可能不辩驳。
- 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
- 争论辩驳一发生,就会引发愤怒。
- 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
- 这是因为不懂得恭顺和地位低下的原因。
- 侮夫不节,谴呵从之;
- 侮辱丈夫的行为如果得不到节制,就会招致谴责呵斥;
- 忿怒不止,楚挞从之。
- 愤怒的情绪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导致鞭打杖击。
- 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
- 夫妻本应以礼义和睦相处,以恩爱相互扶持。
- 谴呵既宣,何恩之有?
- 鞭打杖击哪里还有礼义?
- 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 谴责呵斥哪里还有恩爱?
- 妇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 妇行第四。
- 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
- 女子有四行:
- 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 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
- 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
- 妇德,不一定非得聪明绝顶;
- 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 妇言,不一定非要伶牙俐齿;
- 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 妇容,不一定非要打扮得花枝招展;
-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 妇功,不一定非要技艺超群。
- 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 娴静贞洁,谨守节操,有羞耻之心,举止言行有规矩,这就是妇德。
- 专心纺绩,不好戏笑,絜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 说话注意分寸,不说粗俗恶毒的话,选择合适的时间表达,以免引起反感。
- 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
- 脏衣服要及时清洗干净,晾晒整齐,按时洗澡沐浴,保持身体洁净,衣着得体大方,这就是妇容。
- 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
- 专心纺纱织布,不喜欢嬉笑打闹,能做好可口的饭菜招待宾客,这就是妇功。
- 古人有言:“
- 这四项是女子的大德,不可或缺。
- 仁远乎哉?
- 只要有心去做,其实并不难。
- 我欲仁,而仁斯至矣。”
- 古人说:“
- 此之谓也。
- 仁远乎哉?
- 专心第五:
- 就是这个道理。
-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
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
- 专心第五。
- 行违神祇,天则罚之;
- 《礼记》说,男子可以再娶,女子不可再嫁。
- 礼义有愆,夫则薄之。
- 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
- 故女宪曰:“
- 天是无法逃避的,所以丈夫也是不能离开的。
- 得意一人,是谓永毕;
- 如果行为违背神明,上天就会惩罚你;
- 失意一人,是谓永讫。”
- 如果礼义没有做到,丈夫就会怠慢你。
- 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
- 所以《女宪》说:“
- 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
- 得到丈夫的欢心,婚姻才能长久;
- 礼义居絜,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
- 失去丈夫的欢心,婚姻就会终结。”
- 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 要想得到丈夫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赖,妻子莫过于专心正色。
- 曲从第六:
- 不与品行不端的人交往,也不一味看重门第。
-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
- 这就是所谓的专心正色。
- 失意一人,是谓永讫。
- 如果行为轻浮,目光游移不定,在家披头散发,出门浓妆艳抹,说不恰当的话,看不该看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不能专心正色。
- 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
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
- 曲从第六。
- 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
- 所谓“得意一人,是谓永毕;
- 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
- 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这是让人安定心志、专一不二的道理。
- 然则舅姑之心柰何?
- 公婆的心是不可失去的。
- 固莫尚于曲从矣。
- 事物有时因恩惠而自我离弃,有时因道义而自我毁坏。
- 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
- 丈夫虽然爱你,但公婆不一定喜欢你,这就是所谓的因道义而对夫妻关系的深重伤害。
- 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
- 然而公婆的心意如此,你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
- 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
- 婆婆说你好,你要听从;
- 此则所谓曲从矣。
- 婆婆说你不好,你更要顺从,千万不要争辩对错,争强好胜。
- 故女宪曰:“
- 这就是曲从。
- 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 所以《女宪》说:“
- 和叔妹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
- 叔妹第七。
- 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
- 女子能否得到丈夫的钟爱,取决于公婆是否疼爱你;
- 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
- 公婆疼爱你,又取决于小叔子小姑子是否喜欢你。
- 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
- 由此推论,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推崇或诋毁,全在于小叔子小姑子。
- 自非圣人,鲜能无过。
- 他们的心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挽回。
- 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
- 都知道小叔子小姑子的心不可失去,要像亲兄妹一样和睦相处,即使相处不好也要尽力。
- 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
- 自己并非圣人,哪能没有过错!
- 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
- 从前颜回以改过为贵,所以孔子称赞他为人始终如一,更何况是女子呢?
- 此必然之埶也。
- 即使具备贤惠的品行和敏锐的天赋,就能说自己不会犯错吗?
- 易曰:“
- 所以说家人和睦可以遮掩家丑,内外不和则家丑外扬。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这是必然的结果。
-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易经》说:“
- 此之谓也。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
-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
- 就是这个道理。
- 若夫憃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
- 丈夫的兄嫂弟妹,虽无血缘关系,但却有深厚的亲缘和情义,应该尊重他们。
- 骄盈既施,何和之有!
- 谦虚柔顺的好女子,一定能与婆家亲人和睦相处。
- 恩义既乖,何誉之臻!
- 如果你是个贤淑谦逊之人,就能依靠道义和好,互相帮助,些许美德得以彰显,些许不足得以遮掩。
- 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 公婆称赞你,丈夫更会嘉奖你,这样好名声就会传遍邻里,父母也会感到光彩。
- 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
- 如果你是个愚蠢的人,当着兄嫂自恃清高,对着小姑子持宠示骄,这样做哪还有和睦可言?
- 可不慎哉!
- 恩义都没了,还有什么美誉可传!
- 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
- 所以说,失去了美德,缺点就会显现。
- 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
- 婆婆生气,丈夫憋屈,羞耻和侮辱都会归于一身。
- 凡斯二者,足以和矣。
- 继续这样下去,会给父母增添羞耻,离开又会给丈夫增添负担。
- 诗云:“
- 这是荣辱的根本,也是好坏的分界点,绝不能掉以轻心。
- 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 然而要赢得小叔子小姑子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谦顺。
- 其斯之谓也。
- “谦”是妇德的根本,“顺”是妇女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