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东门旁边有个广场,茜草顺着山坡生长。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他家离我家很近,可人却仿佛在远方。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东门旁边长着板栗,房子一排排整整齐齐。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哪能不把你来想,你不靠近只怪你。
题记:
对于《东门之墠》的诗旨,古今认识较为一致,历来学者大都认为是男女之词。《毛诗序》说:“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但是《毛诗序》没有指明究竟是男奔女还是女奔男。郑笺就说:“女欲奔男之辞“。通常认为这首诗是女子一人所作,是女子对男子暗恋的倾诉。
原文: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东门旁边有个广场,茜草顺着山坡生长。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他家离我家很近,可人却仿佛在远方。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东门旁边长着板栗,房子一排排整整齐齐。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哪能不把你来想,你不靠近只怪你。
〔墠〕土坪,铲平的地。
〔茹藘〕草名。即茜草,可染红色。
〔阪〕小山坡。
〔迩〕近。
〔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
〔即〕就,接近。
原始诗句: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古韵平仄:平平平?,通?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注:远『十三阮上声』 注:远『十四愿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原始诗句: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通仄通,仄通仄仄! 注:即『十三职入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通仄仄平,仄仄仄平!
重复字体: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