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晋武帝太始十四年,我三十二岁,开始出现白头发了。
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
因是太尉府的属员兼任了虎贲中郎将,在散骑官署内寄居值班。
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
那里高大的楼阁连接着云彩,有阳光的鲜明景色很少见到,帽子上插着貂尾蝉文、身上穿着件件细绢绮罗的卿士,在这里嬉游居住。
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
我是乡野之人,休息不过在草屋山林之下,谈话不过以农民和野老为客。
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自从暂领官职,充数排列在朝廷百官中,早起晚睡,没有一刻功夫安宁,就好像池子里的鱼、笼中的鸟,产生了对江湖山野的思念。
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
于是笔端蘸墨,拿过纸来,感慨而作此赋。
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当时正是秋天,因此用秋兴作为篇名。
辞曰:
赋辞是: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
春夏秋冬四季匆匆地接替,世上万物纷纷回转迫近。
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
看那花朵移栽随着时序更替,能察觉出四季是草木盛衰的寄托。
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
感慨那草木冬天的凋零,春天的滋生,嗟叹草木夏天的茂盛,秋天的摇落。
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虽说草木荣枯是微末小事,却也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的好、恶。
善乎宋玉之言曰:“
宋玉的话说得好:“
悲哉,秋之为气也!
悲哀啊,秋天形成了肃杀寒凉的阴冷之气。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惨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
萧条寂寞啊,草木摇动飘零变得衰落,心中凄凉悲伤,就像要去远行,登山临水送别将要归去的人。”
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送归者有思念伴侣的怀念,远行者有羁旅漂泊的悲愤,临水者则像孔子感叹流水似时光飞逝,登山者又像齐景公怀想未来而哀悼眼前。
彼四感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
那四种感伤都使人心内痛苦,遇上了一件也难以忍受。
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但嗟叹秋天的值得悲哀,那大概是没有什么愁可比而又没有尽头了。
野有归燕,隰有翔隼。
田野里有归来的燕子,沼泽地有低翔的鹘鸟。
游氛朝兴,槁叶夕殒。
漫游的兴致早晨产生,枯干的树叶傍晚就殒落了。
于是乃屏轻箑,释纤缔,藉莞蒻,御祫衣。
于是就收起了轻巧的扇子,脱下纤细的葛衣,铺垫上香蒲席,穿上了夹袄。
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
庭院树木的枝头空空都飘洒零落了,强劲的风凶猛地吹动着帐幕。
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寒蝉嘒嘒地小声低吟,秋雁飘飘地向南飞去。
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
天空澄明愈加高远,阳光在空中飘忽逐渐微弱。
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
为什么微弱的阳光时间这么短,感觉那寒冷的夜晚却正长。
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月色朦胧透出微光,露水凄清凝结着寒气。
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
萤火虫的光亮在台阶门旁闪烁,蟋蟀在小屋的屏帐附近鸣叫。
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
听那飞离的大雁在晨空中低吟,仰望那七月流火的寒天残景。
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
深夜里我耿耿于怀不能睡,在官署中独自展转反侧。
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
醒悟到时光岁月快到尽头,愤然低下头来检查自己。
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我斑白的鬓发长长地下垂顶着帽子,白头发飒然飘落到了衣领。
仰群隽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
仰慕显贵们安逸的生活轨迹,可以攀青云致高远到处游逛。
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
他们熙熙攘攘地登上了春台,帽子上插着的金铛貂尾在闪闪发着金光。
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
如果人们的志向好恶有不同,也就无从识别他们的轻重静躁了,听说道德高尚的人的吉祥风尚,能齐天下万物于一指间。
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而那些人却只顾贪安忘危,所以也逃不过出于生而入于死的规律。
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
人们行动迈步不过只需容足之地,不踏容足以外的地方,几乎就能获得安生。
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
如果在只能立足之地,挖坑深至黄泉,即使是敏捷的猿猴也不敢涉足。
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
神龟不愿死后把自己的龟骨放到祖庙中祭祀,它还想转身返回绿水之中。
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
且让我收拾起官服归来吧,快扔掉官印飞走高飞吧。
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
耕种那水边高地的肥沃土地,除交纳租税还有粮食剩余。
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
在石缝间,山泉水波汹涌湍流,在水边的山崖上,黄菊吐出芬芳。
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潎潎。
在涓涓的秋水中洗澡,在潎潎戏水声中观赏白鲦鱼。
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
自由逍遥在深山幽水间,放任旷达地生活在人世中。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从容不迫悠闲自得地遨游吧,姑且度过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