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会员中心 访问手机版

《寄全椒山中道士》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由韦应物创作

题记: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原文: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今天郡斋里特别冷,我忽然想起了山中隐居的你。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你肯定正在山涧底下砍柴,回来后做些清淡而辛苦的饭菜。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我真想带一壶酒去看你,让你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感受到一点温暖。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可秋叶已经落满了整个空山,我又该去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

    注释:

    〔寄〕寄赠。
    〔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
    〔束〕捆。
    〔荆薪〕杂柴。
    〔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
    〔风雨夕〕风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
    〔行迹〕来去的踪迹。

    平仄:

    原句: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 

    原句: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 

    原句: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平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 

    原句: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通仄。 注:客『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通仄。

    原始诗句: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注:石『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通。

    原始诗句: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古韵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注:夕『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仄平通平仄,仄仄平仄平。

    原始诗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古韵平仄:仄仄仄通平,平仄平通仄。 注:迹『十一陌入声』
    今韵平仄:仄通仄通平,平仄平平仄。

    重复字体:
    今朝郡斋冷忽念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相关作品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
    打印版文档下载
    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推荐)
    韦应物(唐代)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

    寄全椒山中道士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