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
早些年,我的老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设立办事机构,我以平民身份投奔到他麾下效力。
明年,别公漳水湄。
第二年,在漳江边与他分别。
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曾驻军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最终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追随先烈们的英魂共赴黄泉。
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如今他的遗诗还留在人间,可以作为见证。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我遗憾自己死后只能空着手去地下见鲁郡公,幸好还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谈话,每当想起这些情景,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
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
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或云霞草木,与我们分别时的情景相似时,总让我徘徊流连,仔细察看,心中悲痛异常却不敢哭泣。
又后三年,过姑苏。
三年后,我经过吴县。
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吴县是鲁郡公早年办公的地方,我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他痛哭。
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又过了四年,我在越王台再次为他痛哭。
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再过了五年,也就是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设祭大哭。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昨天,我和友人甲、乙、丙约好第二天聚会。
午,雨未止,买榜江涘。
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
登岸,谒子陵祠;
随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
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
又在祠堂旁边的僧房休息,只见坏墙枯井,仿佛置身坟墓之中。
还,与榜人治祭具。
回到船上,与船夫一起准备了祭祀用具。
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一角安放了牌位。
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
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又大哭三声,再下拜,起立。
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这时我又想起年轻时,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来祠堂祭拜。
其始至也,侍先君焉。
最初来的时候,是跟着先父一起来的。
今余且老。
如今我也快老了。
江山人物,睠焉若失。
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心中依恋不舍,若有所失。
复东望,泣拜不已。
于是又面向东方哭拜不止。
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这时,有云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笼罩着树林,仿佛加重了悲哀的气氛。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
我用竹如意敲击石块,演奏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
魂朝往兮何极?
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
莫归来兮关塞黑。
晚上不要归来,因为关塞一片昏暗。
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
你化为朱鸟虽有嘴,却能吃到什么?”
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
歌毕,竹如意和石块都碎裂了,于是大家相互感叹。
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
我们又登上东台,抚摸青石,然后回船休息。
榜人始惊余哭,云:“
船夫刚才因我痛哭而感到惊奇,说:“
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
刚才有巡逻船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
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
于是把船移到河中央,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寄托哀思。
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
傍晚,风雪交加,舟中无法久留,便上岸住到乙家。
夜复赋诗怀古。
夜里再次写诗怀古。
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
第二天,风雪更大了,我与甲在江边告别,仅与丙一同归去。
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
后来,甲寄来书信和赋别的诗歌,信中说:“
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
那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
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过河之后,真怀疑有神灵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大。”
余曰:“
我说:“
呜呼!
唉!
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
自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千年没有哭声了。
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
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难以确定,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一次壮举。
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
我们只能通过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令人悲伤。”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
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写一部《季汉月表》。
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
现在也许没人能理解我的用心,但后人一定会明白我的用意。
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因此,我应当把这件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附在记载季汉事迹的后面。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
今天是我父亲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
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我父亲名某字某,他登台那年是乙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