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庭中有奇树》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佚名

《庭中有奇树》由佚名创作

题记:

  《庭中有奇树》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诗作开头写叶绿花盛,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 动思念之情。于是,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此花若 能寄到,也是一种安慰;然而天长地远,相思何处可达?女 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 心生感慨:此花虽美,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 之苦罢了。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 “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诗,又有着民歌的质朴自然,辞浅思深, 语短情长,值得仔细品味,反复诵读。
  

原文:

庭中有奇树

宋代-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

    选自《文选》卷二十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版)。奇树,佳美珍贵的 树。这首诗是《古诗十九 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 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 (501—531)主持编选的 《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 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 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 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 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 有重要地位。
    〔华〕花。下文的“荣”也 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wèi)〕给予,馈赠。
    〔盈〕充满。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佚名相关作品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蹰。 ...
      唐德宗建中年间,李希烈叛,谋袭陈州。李侃为陈州项城令,以城小贼众,欲弃城而...
佚名(宋代)
暂无
庭中有奇树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