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翻译:
秀才何岳,号畏斋。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次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就还给了他。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
畏斋曰:“
何岳说:“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
其人感谢而去。
那人拜谢而走。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官吏)说:“
俟他日来取。”
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别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因托以寄去。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皆犹可勉;
畏斋只是一个穷秀才,见到了金子还给主人,短时间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但寄存金子很多年,一点儿也不动心,这一点远远超过了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