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家 访问手机版

《贾生列传(节选)》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史记

《贾生列传(节选)》由史记创作

原文:

贾生列传(节选)

西汉-史记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说明: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我们所提供的译文、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仅供参考,文章所涉及的字、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
    对照翻译: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文帝召以为博士。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
    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史记相关作品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
    打印版文档下载
    史记(西汉)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

    贾生列传(节选)图片
    古文之家 www.cngwzj.com ICP备案: 渝ICP备08100657号-6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cngwzj@foxmail.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